钱学森无我的长寿之道
- 2010/10/1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12月11日是我国物理学泰斗、中科院资深院士钱学森先生94岁生日,恰好又是钱老归国50周年。这位已达耄耋之年的老者在自己家中度过这个双喜临门的纪念日。因为身体缘故,钱老没有举行大型庆祝活动,但他仍然感到满足,因为钱老的家人说,那一天钱老一直乐呵呵地。
1955年10月8日,几度坎坷,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在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一家人就来到天安门广场,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让他们激动不已。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我一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当一个人所做的事,能被称为事业,并可以被称为为人类、为民族、为国家所做的事业,那么他就会充满热情和力量。这样的热情和力量可以让人保持旺盛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钱老回国后,日夜奔忙,身体虽然劳累,但他心情放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小事。
这或许是他长寿的又一秘诀
1956年10月8日,在钱学森归国一周年时,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给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开始培养新中国领先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60年,在他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辉煌。1958年春天,中国科学院一些科学家倡议利用科学院的力量创办一所新型大学,钱学森就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后来,钱学森担任科大力学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
力学系和化学物理系的创建过程中,钱学森事无巨细,连教研室主任、主要任课教师等都由他们亲自聘任。
钱学森在繁忙的组织工作之外坚持给科大学生讲课。科大的学生回忆说,钱先生每周上一次课,一次四个学时,一个学期中除一次因去苏联访问而调课外,从没有缺席过。钱先生声音洪亮、板书非常规矩,由于学校配的扩音器带着导线不方便,他就对着大教室大声讲课,一节课下来嗓子都沙哑了。
据科大老师回忆,钱学森虽然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但他每次到科大来从不穿西装,只穿土布中山装,戴布帽,穿布鞋。夏天来校时有时戴草帽、穿带补丁的短裤。他在给学生讲课时发现,许多工农子弟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计算尺等学习用具,他就毫不迟疑地将自己刚出版的中文版《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稿酬捐给系里,资助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具。
健康长寿的人,大多多才多艺。这既是先天的优势,又是积极生活态度的成果。同时,也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高雅的情趣,必然能熏陶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视野,必然能培养豁达的心志;忠贞的爱情,又会成为人生路上最有力的支撑。
本文来源: http://laoren.ewsos.com/a/20101015/31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