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老妻为何“相煎太急”?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1999年4月29日上午,南京建邺区一位81岁高龄、名叫刘瑞的老大爷踉踉跄跄地从家中奔出,用一双沾满鲜血的手推开了邻居家的门,平静地对屋里人说:“我把俺老伴给整死了”。

 

  总的说来,老年期抑郁成因复杂。除了老人本身素质易感性外,还有许多与年龄有关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这些易感因素有:躯体疾病、经济收入减少、社会交往减少,配偶及其它亲人死亡,遭受子女冷遇等。但同这些因素相比,老人长期独处是造成心理抑郁的主要原因。

  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辛苦操劳一生,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子女拉扯大,看着子女一个个成才工作、结婚生子、成立自己的新家,他们有说不出的高兴。然而当长大的“鸟儿”一旦一个个飞走之时,他们虽然为了这些“鸟儿”的事业、前途和幸福不便挽留,但是他们心中总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惆怅:就这样走了,自己含心茹苦喂大的“鸟儿”再也不属于自己了。

  子女们,请多给老人点关爱

  2000年春节期间,一首《常回家看看》之所以短期内红遍大江南北,唱得人热泪横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首歌唱出了做父母的心声,唱出了老年人寂寞孤独,渴望与子女相见的心情。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一美德如今在少数人那里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缺少的不是吃饭穿衣、不是金钱,而是亲情。换句话说,老人家再苦再累他们都能过,但没有亲情他们却生活不下去。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许多家庭不得不暂时分离,带给老人的当然除了孤独还是孤独。这种情况在农村尤其普遍。据了解,在苏北沭阳、宿豫县等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村中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和有一定知识的青年80%以上都到苏南或其它地方打工去了。他们惟一能带给家中父母双亲的就是每月寄点钱回来。一般情况下,他们大多要一年才能回来一次,而这期间老人的衣食住行或生病住院都只能靠其它家庭成员或亲友帮忙。在笔者家乡,有些农村甚至成了“空心村”——留下来的全是老人、孩子和妇女。这也正是在前来求诊心理健康的老年人中,70%为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再婚”也是近年来老年人一种理智选择,但总遭到年轻人反对。老人家为何非要拉下面子选择再婚?无非是为了找一个伴儿,找一个在自己寂寞的时候能够听自己说话的人。

  就在笔者撰写此文时,去年12月22日的南京某家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说是一位老太太因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寂寞异常,于是选择了一种方法——坐公交车去排除寂寞。她将某一路公交车从头坐到尾,然后又从尾坐到头,如此反复多次,但就是中途不下车。她的异常举动引起了一位司机的注意,司机问她为什么,她说家里太闷,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陪自己说话,所以才想出来散散心,感受一下公交车上的“人气”。不知假如这位老人的子女得知此事后会作何感想?

  建立老年人倾诉中心很有必要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李海林副主任认为,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适应能力减退,如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件,极易促发包括精神病在内的各种心理障碍。资料显示,老年人群中有15%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症,而且随着年龄增高,躯体疾病的增加,抑郁症更为明显。如果发展到自杀或危及他人倾向,则抑郁症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但如果这时老人的苦恼与烦闷能够及时得到发泄或有人倾听,就完全可以避免各类不测。建立一个以提供心理疏导为服务的医疗机构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此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对抑郁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李海林副主任说,老年性抑郁症的前期临床表现为:常因便秘、胃肠不适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出现头痛、失眠、乏力、胸闷、厌食等;坐卧不安,悲观绝望,思维迟缓,总觉得有人要害自己或认为自己有罪;过分夸大自己的记忆力减退;有一定的自杀倾向等。建议有这方面临床表现的老人应进行适度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不起作用的应尽早治疗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此外,老人还要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律观念,遇事冷静处理。


本文来源: http://laoren.ewsos.com/a/20100907/304588.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pandora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