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量不等于高温暖,老人饮食要注意
- 2015/1/21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冬季的寒冷,增加一些体内的能量是,会取到取暖的效果的,但是高热量的食物,不仅会增加体内的脂肪,而且对于老人来说,还会增加高血脂、加重血管硬化等的情况。我们来看看,对于老人来说,我们怎么更好的帮助他们度过寒冬,进行御寒呢?
冬季最热门的养生话题就是怎么保暖,衣服穿厚了还是没法让身子暖起来,本身很怕冷的人更痛苦,暖宝宝、热水袋不离手,怎么吃出暖意来呢?很多人认为吃高热量的食物就能保暖,或者吃性温热的食物可以暖身,这些说法正确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答案是,吃高热量的食品,不等于就能让身上暖起来。吃猪油,吃蛋糕,吃曲奇,吃油炸食品……这些对于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没什么帮助。而吃温性的食物,相对而言更靠谱一些,不过也要看体质和搭配是否合适。
先来解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高热量不等于高温暖?
为了解释方便,我们要把人体看成一个供暖工厂。这个工厂的燃料就是食物当中含热量的成分,比如脂肪、淀粉和糖;工厂的燃烧锅炉,就是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工厂的产品,就是大量放出来的能量,包括让身体温暖的热量,还有能推动我们的血液循环、细胞更新、组织修复、工作学习等各种事情所需的化学能量。
吃大量的高热量食品,实际上就是给这个工厂送来很多燃料。问题是,这些燃料堆积如山,也不一定能够顺利、高效地燃烧,让锅炉充分放出热量。假如人体细胞当中的“锅炉”太少,或者进料的管道出了问题,或者是工厂指挥系统干脆下达指令,要求降低供热总量,那么,就算有足够的燃料,产出的热量还是不能满足需要。
那么,谁是锅炉呢?
刚才说了,就是细胞中的线粒体。肌肉细胞中线粒体多得密密麻麻,所以一个人身上的肌肉越多,越充实发达,细胞中的线粒体总量就越大。而脂肪比例越大,线粒体总量就越少,因为脂肪细胞中只有大量油脂,线粒体少得可怜。这样一说就能明白,肌肉多的人产热能力强,而脂肪比例高的人产热能力差。中医说,动则生阳。运动后发热,正是因为肌肉中的“锅炉”们加大力度工作的缘故。
所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运动员们不怕冷,练健美的人冬天也穿得很单薄;而很多胖人虽然有厚厚的脂肪层来保温,仍然不比其他人更抗冻。那些又缺脂肪,肌肉又少,皮包骨头的瘦人,自然就是最不抗冷的人了。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加运动,好好健身,充实肌肉,增加自己的“锅炉”数量。
由于这些人“锅炉”太少,需要的燃料自然也就比较少。一旦多来点燃料,很容易堆积成患,也就是说,会因为消耗不掉,转变成身体上的脂肪,造成肥胖。所以,肌肉不发达的人更容易胖,而肌肉充实发达的人,多吃也不会胖。
好了,下面就来说说那些所谓“温性”的食物,它们是怎样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呢?
所谓温性食物,是中医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使人们身体感觉更温暖的食品。古人的说法一点都不抽象,是极端具象、容易理解的。
虽然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但可以根据现有证据推断它们的作用。某些食品的功能是促进消化吸收,提供更多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从而间接促进新陈代谢。也就是说,它们让供暖工厂的设备得到良好的维护和润滑,运输管线畅通,供暖效率就会提高。也有的能够调整甲状腺素等促进生物氧化的激素,就是领导给供暖工厂发布指令,要求提高产能,自然供暖效果大大增强。还有些食品是促进血液循环,让氧气和葡萄糖的运输速度加快,体表散热的速度加快,也能让身体感觉温暖,等等。
还有一些食物虽然本身不生热,但能帮助补充血红蛋白,或者改善血液循环,也就是一些补血的食物,也能帮助暖身。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锅炉就不能熊熊燃烧,而氧气是靠血液来输送的。
所以,天冷的时候吃些温性食物,的确是比较靠谱的事情。比如说,吃加了香辛料的食品,辣椒、花椒、大茴香、葱姜蒜之类,都有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身体散热增加。又比如说,牛羊肉和狗肉等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本身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吃完之后就会促进体表散热,这种散热所消耗的能量高达蛋白质能量的30%之多。人们吃涮羊肉会浑身冒汗,如果只吃涮白菜、涮面条,是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温暖效果的。其实,有些减肥方法要求人们多吃瘦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利用这种“浪费能量”的效应。
身体怕冷的人可以适当多吃温性食物,本身喜凉怕热的人就不要吃了,食物调理根据体质不同选择的种类不同,否则容易在体内蓄积能量导致上火。
本文来源: http://laoren.ewsos.com/a/20150121/1019770.html
- 老年人进补不宜大温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