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饭久食可致胃病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一些年纪稍长的人,为了避免节假期间的浪费,在节后几乎顿顿吃剩饭剩菜。昨日,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裴智梅教授表示,吃剩饭剩菜几乎是每个节假日过后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经常将剩饭剩菜热后再吃,以为这样既卫生,又节约。其实,这样饮食不但使胃肠难以消化,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起胃病,甚至中毒。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一些年纪稍长的人,为了避免节假期间的浪费,在节后几乎顿顿吃剩饭剩菜。昨日,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裴智梅教授表示,吃剩饭剩菜几乎是每个节假日过后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经常将剩饭剩菜热后再吃,以为这样既卫生,又节约。其实,这样饮食不但使胃肠难以消化,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起胃病,甚至中毒。

  吃热过的米饭易患胃病

  裴教授介绍,米饭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及麦芽糖。在小肠内由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双糖酶继续将糊精和麦芽糖分解为单糖,供肠黏膜细胞吸收。淀粉在加热到60℃以上时会逐渐膨胀,最后变成糊状,这个过程称为“糊化”。人体的消化酶比较容易将这种糊化的淀粉分子结构水解。然后,糊化的淀粉冷却后,淀粉中的分子重新排列并排出水分,产生“离浆”现象,这叫做淀粉的“老化”。

  老化的淀粉分子即使重新加热,哪怕温度很高,也不可能恢复到糊化时的分子结构。淀粉的老化结构状态,降低了人体对它的水解与消化能力。所以,长期食用这种冷后重热的饭,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胃病。因此,凡是消化功能减弱的老人、幼儿等患者,特别是患有肠胃病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变冷后重新热过的米饭。

  茎叶类蔬菜不宜过宿吃

  “含淀粉的食品最容易被葡萄球菌污染,剩饭菜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存放,还容易被沙门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等污染,所以吃剩饭还易引起食物中毒。”裴教授介绍,轻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会剧烈腹泻、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剩饭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存放日期逐渐增加,而亚硝酸盐为强致癌物,经常食用剩饭剩菜,会增加患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性。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

  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因此,如果同时购买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应该先吃茎叶类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炒熟后的菜里有油、盐,隔了一夜,菜里的维生素都氧化了,使得亚硝酸含量大幅度增高,进入胃后变成亚硝酸盐。尤其是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上面开始繁殖,大部分都会产生硫化氢、胺、酚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隔夜菜尽量不要吃,在做菜的时候应量体裁衣。

  肉类食物再次加热应加醋

  “当有剩饭剩菜时,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将时间缩短在5至6小时以内。”裴教授介绍,吃剩饭前要彻底加热,低温加热食物会使食物内微生物增加,因此加热食物也必须得达到一定温度才行。剩饭剩菜不要置于铝制盛器内,铝在空气中易生成氧化铝薄膜,较咸的菜肴或汤类存放其中,会产生化学变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剩的汤菜、炖菜和炒菜,必须先烧开,装在有盖的容器中,凉后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剩下的炝拌菜,酱、卤肉类应立即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下次吃时一定要回锅加热。

  生熟食物要分开放,应用保鲜袋或保鲜纸,将食物包密实后置冰箱保存,而且要熟食在上,生食在下;经化冻的肉类和鱼等,不要再次放入冰箱内保存。多次化冻后,食物可能受到污染,而且食物品质也遭到破坏。鱼类需加热四五分钟,肉类和动物类的食品再次加热最好加上一些醋,有利于身体的吸收和利用。海鲜类的食品在加热时最好另外加一些酒、葱、姜等作料,可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吃剩饭易造成营养不良

  “市民在吃剩饭剩菜的时候还容易进食过量,久而久之则导致肥胖。”裴教授表示,肥胖者极易患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减短寿命。剩饭菜经反复加热或用开水反复冲泡后,维生素C、B族等水溶性维生素几乎消失殆尽,大部分矿物质也随之流失,经常食用极易使体质下降,发生营养不良等疾病。

  另外,剩米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时,大多未发馊、变酸,除有时微有发粘、入口不爽或稍带异味,大多看上去没有异样,因此即便剩饭在感官上正常,也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提醒市民,不要怕浪费剩菜而强迫自己饮食过量,它们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大量的垃圾和沉重的负担。如果已经反复加热两天之后还在继续剩,建议把这些剩下的食物丢弃掉,宁可浪费资源,也不能损害健康。


本文来源: http://laoren.ewsos.com/a/20110102/338521.html

责任编辑:lisenlin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