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迁徙老人”适应困难
- 2010/10/3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想家、孤独、语言不通……这是“迁徙老人”的典型症状,儿女们总有那么多的工作,很难时间抽出时间安抚老人们的孤独。如何帮助“迁徙老人”更快融入城市的生活
想家、孤独、语言不通……这是“迁徙老人”的典型症状,老人们离开家乡和在新地方落居的儿女们住在了一起,可是儿女们总有那么多的工作,很难时间抽出时间安抚老人们的孤独。如何帮助“迁徙老人”更快融入城市的生活?以下几种针对各类迁徙老人困难的细节解决办法,希望能给老人们提供一些参考,也给同样苦恼的儿女们一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晚上一有空就和老伴视频聊天
50多岁的陈阿姨特地从老家过来帮带孙子。陈阿姨经常担心老家的老伴,儿子为了帮老妈解忧,特地给电脑安了视频。晚上一有空,提前让老爸到会用电脑的外甥家,两边都打开QQ连接好视频,就让老妈、老爸视频聊天。
“既看得到人,还能免费聊天,这样就不用天天念叨他了。”陈阿姨自从能在电脑上见到老伴后,也没那么想家了,日子过得也习惯了。
想家时带上孙子回去住几个月
曾阿姨老两口在外地生活了两年,也老是想念老家。“爸妈不习惯这边的生活方式。”曾阿姨的女儿说。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往家里跑,一般春节前后他们会带上孙子,回老家住上好几个月才上来。
常去旅游尽量参加社区活动
刘大妈,来广州六七年,儿子儿媳今年就给她放了假,让她去风景区旅游,放松心情,“我游览过挺多名胜。”刘大妈说。刘大妈虽然也不会本地话,但是她尝试着多参加老年活动。社区每晚都会组织老年人做养生保健操,她也尽量参加。
复制老家饮食习惯
69岁包大爷是年少时随父母来到广州,“刚来时吃米饭觉得有米糠味,吃空心菜有地瓜味,啥都吃不惯。”后来包大爷从老家娶了个老伴,也迁来广州了,“老伴就自己做馒头包子,包饺子,甭提多开心。”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家一直保持着自己擀面条、包饺子、做馒头的习惯。包大爷放学后就到街上剧场里听戏听评话,抓住任何机会学习粤语。现在他已是“粤语通”
编辑力荐:
本文来源: http://laoren.ewsos.com/a/20101030/32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