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远离心血管疾病的生活细节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老年人远离心血管疾病的生活细节:脚部锻炼,养护心脏;起床宜慢,平稳血压;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做手指操,养护心脏;大笑三次,保护心脏;饮食有常,保护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在老年人群中已经很普遍,一旦被这些病缠上,就得终身用药,并且还要承担并发症的风险。老年人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从而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危害。那么老年人远离心血管疾病的生活细节有哪些?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

老年人远离心血管疾病的生活细节

老年人远离心血管疾病的生活细节

1、脚部锻炼,养护心脏

人在站立时,脚部的血液要从地面的位置返回到心脏。靠什么力量返回去呢?一靠动脉的压力,二靠平时的运动。在我们的足底有个“泵”,医学上把它叫做静脉泵。行走时,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挤压将血液泵回心脏。所以,老人经常走路,对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非常有益。

增加脚部柔韧性的锻炼也很有必要。足踩在地上,把足跟抬起来,站5秒钟。然后用足尖着地,再用足背侧着地,坚持5秒钟。这是一组动作,主要是锻炼足部关节的折曲、背伸能力。或在地板上放一块毛巾或一块布,用足趾去抓,这样可以锻炼足部肌肉的伸缩能力。还可以用足趾逐一将20个玻璃球夹住,然后放到一个盒里,每天做两次。

2、起床宜慢,平稳血压

有研究发现,清晨心脏病发作危险增加40%。原因是,人体清醒时,体内就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血压随之升高,耗氧量也会增加。一觉醒来,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血液浓度更大,流动更困难。所有这些都会加大心脏负担。

清晨起床宜慢不宜快,一定要留足“缓冲时间”。起床后要注意保暖,如果爱晨练,切记充分热身再运动,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3、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

专家指出,人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4、做手指操,养护心脏

所谓“十指连心”就是说人的十个手指与心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经常活动手指,无疑会增强心脏功能。同时由于每一根手指都有经络,经过四肢直接通到头面及脑的深部,所以运动手指时,就可刺激到大脑里不同的中枢。透过各个经络,对大脑不同区域产生不同功能的运动效果。

做时先吐气握拳,然后再用力吸足气并放开手指,这样可以使头脑轻松。接着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指,从大拇指开始,依次揉捏到小指,每指做10秒。做完后换手操作。接着,再吸足气用力握拳,用力吐气同时急速依次伸开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若干次。(注意:握拳时将拇指握在掌心)以刺激各指端穴位,增加效果。然后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按压拇指;用拇指按压各指指根,以刺激各经络。最后双手手腕伸直,使五指靠拢,然后张开,反复做若干次结束。

5、大笑三次,保护心脏

压力积累出的“闷气”会在体内蔓延,长此以往,容易使心脏“受伤”。此时,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给心脏“释压”。每天大笑三次。一项对观看喜剧的癌症患者进行的血样检测发现,他们在大笑过后,体内正常细胞的活性会大大提高。研究发现经常唱歌能增加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多做深呼吸,尤其是到空旷的地方大喊几声,也可以为自己减压。

6、饮食有常,保护血管

如果这顿饭有大鱼大肉,或者自己觉得吃得有点撑,那么饭后就是心脏病人的高危时刻。多项研究表明,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危险加大。人们用餐后流向胃肠的血液增加,心脏得到的血流相对减少;若暴饮暴食或饮食过饱,流经心脏的血液会骤然减少,引发心肌缺血或诱发心脏病的发生和加重。

心脏病人切忌暴饮暴食。如果实在忍不住,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助于防止血液变稠。

7、合理运动,强壮心脏

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把多余的胆固醇排出体外,避免其沉积在血管内壁。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建议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5次,每次运动的最高运动心率为170减去年龄,超过则会加重心脏负担。

以上就是老年人远离心血管疾病的生活细节的相关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生活压力的变大,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以上这七大细节,不只适用于老年人,年轻人也应当注意,尤其适用于有家族性心脑疾病患者的年轻人。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在服药时一定要谨遵医生的嘱咐,切忌私自停药换药等。


本文来源: http://laoren.ewsos.com/a/20170509/1484146.html

责任编辑:zhaom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